新聞 > 人物 > 正文

叱吒多年:馬化騰加馬雲資產還不到他的1/6

—望北樓風暴:昨日富豪的不歸路…

有關部門曾表示,明天系旗下的金融機構光資產剝離審計就需耗時三年,總資產情況錯綜複雜。 根據後來公布的數據,明天系控參股44家金融公司,涉及多家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超過恐怖的3萬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這一年,馬化騰在福布斯富豪榜的身價大約是390億美元,馬雲是380億美元,倆人合在一起大約是770億美元,約合4600億人民幣,還不到明天系總資產的1/3。

此時,肖建華不知不覺通過操控黃河化工的母公司實現了對上市公司的掌控,順便也持有了黃河化工以2000萬現金參股包商銀行的股權,為後續控股包商銀行打下了基礎。

這一手「反客為主」的招數被肖建華玩得爐火純青,馬不停蹄地繼續以母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又拿下了上市公司西水股份。

至此,肖建華通過「妙手生花」的資產騰挪先後掌控了三家上市公司,搭建了日後的明天系資本的重要體系,主要的幾個法人也都是家人和心腹。

04

或許有人看完肖建華這些操作有些燒腦,感覺既複雜又難以想像,憑什麼人家就能如此信任他,又憑什麼他就能反客為主掌控那麼多上市公司?

事實上,這正是肖建華之類的「資本掮客」摸透了A股市場剛啟動時,許多虧損和破產重組的企業急於通過上市實現盈虧的心態,玩了一出「借雞生蛋」的妙招。

九十年代中後期,諸多國有企業因自身經營不善已經很難再從銀行貸款,即便貸到款也已難以按時還款。

此時有人登門說:「要不要上市?上市拿到的錢那是融資,揣進口袋都是自己的,虧了就是股民的,和企業無關。」

企業主們一點就透,潮水般湧向資本市場,拼了命也想早點上市。

既然有需求,於是市場中就出現了身份不一般的「神秘人」,他們以「資源置換」為名義和急於上市的公司談合作:「想上市不,想的話就給我一些股份,我幫你弄!」

中國當年有個詞叫「突擊入股」,意思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前會莫名其妙多了很多小股東,比例不大,也不太引人注意。

這些背景非凡的小股東都是上市前「突擊入股」,入股的價格並不高。即便這樣,他們的錢居然還是銀行貸款,自己壓根不用掏一分錢。

等企業上市後,股價只要炒起來,這些小股東很快就會套現走人,沒有絲毫留戀。

這「無本萬利」的買賣賺到的可能是幾百萬,可能是數千萬,也可能更多,買單的卻是億萬不知情的股民們。

要真有人當回事去查,也查不出來名堂。

幕後真正的股東是不會露面的,站在台前的都是找來充數的「素人」,「素」到連個交通違法記錄都沒有。

可肖建華手法更為高明,一樣是「倒騰」資源,不僅隱秘還冠冕堂皇,不經意間還透露出自己能力的不一般。

不信看看黃河化工(後更名為明天科技)、華資實業、西水股份三家企業股票代碼分別為600091、600191和600291,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明天系的自選號碼。

不過,在肖建華眼裡,J.P.摩根給他的啟發就是資本市場逐利很正常,存在即合理,只要能賺到錢,什麼手段都可以用。

明天系的三大資本馬車已經備好,肖建華正駕著趕往下一個資本盛宴。

05

2000年,29歲的肖建華已將明天系戰略目標做了調整,將實體投資轉向金融領域。

伴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他不早不晚地又「恰好」趕上金融機構改制這趟班車。

這一年,明天系利用增資擴股和國有股權轉讓的機會,收購了長財證券、新時代證券,隨即成為恆泰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之後又變成了新時代證券的大股東。

肖建華還是一番騰挪轉移後把新公司轉到自己明天系的旗下,一點點滲透進整個金融領域。

明天系先是藉助農商行改制,入股包商銀行、泰安銀行;借著利用金融業分業經營,A股陷入「熊市」時候,乘機攬入了恆泰證券、太平洋、新華信託等一大批證券、信託機構。

緊接著,瞅准城商行增資擴股潮,接連拿下了哈爾濱銀行、濰坊銀行。

短短7年時間,肖建華構築的明天系已建立起龐大的金融版圖,在資本市場儼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只是好運不會一直跟隨玩投機玩到忘乎所以的人身上,看似順風順水的肖建華還是在資本市場翻了船。

2007年,就在明天系趁太平洋證券上市,憑藉以往的手段和人脈繼續玩「帽子戲法」時,媒體忽然爆料太平洋證券在被收購過程中存在諸多疑點。

太平洋證券被揭發的主要原因是IPO之路實在太生猛,既沒得到證監會發行部和發審委審批,連借殼都省了,直接找了個雲大科技交換股份。

雲大科技交是雲南大學的一家三產公司,1998年上市,此後因為虧損帶上ST帽子後一直半死不活。

好好的一家證券上市企業居然要和個瀕臨退市的企業換股,這不合邏輯,也極不尋常。

2008年,證監會最終審查公告出來了,太平洋證券繞開了IPO和併購重組兩道門檻限制,自說自話直接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屬於非法上市。

太平洋證券想上市為何要如此蠻幹呢?問題還是背後的明天系在太平洋證券上市過程中使用了許多不正當的手段,想藉助關係來個「霸王硬上弓」。

可此時的中國金融面對眾多不正常現象展開了清查風暴,「太平洋證券案」被盯上,成為肖建華折戟的開始。

事後,圍繞此案的多名金融領域官員被查,其中國開行副行長王益被「雙規」、和他關係密切的「涌金系」大佬魏東自殺。

事先得到消息的肖建華化名張銘立即躲到了海外,從此下落不明。

肖建華遠走異國他鄉,王益被抓,許多人以為明天系應該沒「明天」了吧。

可明天系整個金融體系並沒受太大影響,在肖建華的遠程遙控下依舊能滲入到保險領域,拿下天安財險、天安人壽,設立了華夏人壽。

許多人徹底被震驚了,這個資本市場的明天繫到底什麼來頭?裡面到底都是些什麼人?

畢竟通護貝造高科技概念、調節業績、秘密轉移上市公司資金這些一氣呵成的戰略背後,可不僅僅是肖建華一個人的「功勞」。

06

明天系一直保持神秘和低調,很大程度是因為肖建華一直灌輸的「與聰明人同行」的人才理念。

企業內部招募了大量的北大、清華的學生幹部,以高薪和高度統一的企業文化塑造了一支極其強悍的隊伍。

當過大學老師,也熟讀偉人著作的肖建華十分注重企業人才的思想政治建設。

長期以來,明天系有自己嚴格考核執行的青年幹部儲備庫,隨時可以「空降」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

進入企業的新人入職開始,就要學習肖建華自創的「五步工作法」:分析事物全過程、花50%的精力進行調查研究、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突破口、系統營運。

雖然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剛開始未必看得上肖建華搞的那一套,但明天係數萬億的資產擺在那,跟著肖總有肉吃,有酒喝,逐漸變得服服帖帖。

由於旗下公司實在太多,明天系總部光會計部和資金部就各有三個部門,各自負責一塊;總部的財務人員超過百人,比一般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還多。

此外,在肖建華的要求下,明天系的保密制度也十分嚴格,集團總部效仿有關部門將企業所有機密文件分為了「絕密」「機密」「秘密」等等級,查閱和調閱的人都有不同的權限要求。

內部的文件不僅有專門的網管監控流程,所有文件只要開完會,除了必要的存檔,其餘一律銷毀。

在商海浮沉多年的肖建華也很清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組建了一支十分專業的公關團隊,專門應對任何針對明天系的負面新聞。

這些公共團隊都是明天系要麼重金從專門的媒體和公關公司挖來,要麼就是長期以「友好協作」的方式與各大紙媒、網媒的編輯團隊保持密切接觸。

明天系內部的公關團隊能力不僅僅是「刪稿」這麼簡單,甚至能根據接觸的政府部門人員各自情況投其所好,細緻到幫忙聯繫子女入學,幫忙家庭裝修等工作。

正是這些體貼入微的「公關」,明天系很長一段時間都能隱身在資本市場,即便曝出的所謂「負面新聞」,也是有意放出的不疼不癢的「煙霧彈」。

與此同時,網上僅有的爆料肖建華的新聞,無不是渲染他「少年英才」,或者生活樸素,刻意營造肖建華和團隊的低調氛圍。

可惜人們不知曉的肖建華另一面:他在香港的四季酒店常年包了整整一層,高薪聘請了數十名美女保鏢;在海外有多處價值數十億的豪宅;還曾買了一架私人飛機當作禮物送人。

至於自己的家鄉肥城,肖建華離開後就再也沒回去,期間曾捐款50萬重修肖氏家祠,以及投資135萬支援了下家鄉的光伏扶貧項目,此後再無聯繫。

07

明天系最大的神奇之處在於肖建華隱身之後,部分公司雖然不得不進行了股權剝離,可總體上還是在不斷壯大,只是投資再度回歸到了以交通、能源、影視、機場等為核心的實體產業。

身在海外的肖建華又玩起了「產融結合」的套路,關係複雜依舊令人難以看清全貌。

明天系的產業實在太複雜,除了總部集團,還有集團各平台、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連集團內部的人都難以說清楚子公司到底是1000家,還是2000家。

不過,在明天系整個資產中,肖建華應該更看重旗下的銀行資產,尤其是總資產在5600億以上的包商銀行。

一個標誌就是明天系旗下那麼多上市公司,哪怕就是自己親手打造的「明天科技」開高層會,肖建華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難得出席一次。

可包商銀行開個中層幹部會,肖建華多忙也會抽空參加並主持會議。

原因很簡單,銀行資產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屬於優良資產,掌控了銀行,就能在相關的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進退自如。

雖然肖建華依舊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明天系的運作,可身為大佬總這麼躲著也不是個事,他心裡著急可也沒辦法。

2012年,由於明天系被指責涉足中國平安高達94億美元的H股股權交易,還參與交易額高達42.3億美元的AIG旗下飛機租賃公司國際金融租賃的併購業務,沸沸揚揚的輿論讓肖建華終於坐不住了。

2013年5月,42歲的肖建華突然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的遠程採訪,在採訪中他首先否認了明天系與上述兩宗大筆交易有任何關聯,斥責為謠言。

接著他又為自己辯護,表示人們太高估他的能力,明天系其實只是趕上了中國資本市場初創時期的紅利,分散投資是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審批異常艱難,迫不得已而為之。

最後,他不僅否認自己是因為涉及「太平洋證券案」遠避讓海外,還大訴苦水,表示創業艱難:「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投資能力,我更多看大勢。」

可惜,肖建華的這番表述其實並沒達到預期的效果,有關部門和市場並不買帳,屬於他的所謂「大勢」已去。

2015年,明天系接連在資本市場受挫,先是增資310億控股華夏人壽的計劃泡湯,接著參瑞福鋰業、齊星鐵塔增資及股權項目認購突然臨時宣布退出,旗下的華資實業和ST明科等A股公司經營已陷入困境。

這之後的明天系猶如「過街老鼠」,只要資本市場中有「貓膩」就被人揪出來質詢一番。

2017年,由於趙薇試圖以50倍槓桿收購29.13%萬家文化股權一事被曝光,上交所連發17問,萬家文化也急忙發公告撇清關係。

可因為事先曾為趙薇提供15億借款的西藏銀必信是明天系旗下金融公司,又被揪出來一頓臭罵。

與此同時,網上有人翻出2007年《財經》雜誌曝光的「山東第一大企業魯能集團悄然改制,由兩家民營企業受讓91.6%股權」的新聞。

文章說,總資產738.05億元的山東第一大企業魯能集團居然被來自北京的兩家能源公司以區區30多億收購,表示國有資產就這樣輕易流失,實在令人痛心。

有知情者爆料稱,兩個不知名的空殼公司背後實際控制人正是明天系的肖建華,只不過他就是個「白手套」而已,實際另有其人。

2019年5月,同樣總資產超5000億的哈爾濱銀行被剝離,包商銀行已也被央行正式宣布接管,退出了歷史舞台。

2020年7月,隨著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等9家明天系金融機構相繼被接管,龐大又有些臃腫的明天系終於搖搖晃晃地倒下了。

被帶走後的肖建華迄今沒有任何消息,也沒人再去追問他的故事。

打造了萬億金融帝國的肖建華,終究沒能成為被人敬仰的J.P.摩根。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而在時代的浪潮面前,有些人註定只能成為看不見的塵埃。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風聲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2/203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