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王維洛 :雲南昭通市鎮雄縣發生山體滑坡

—在同一個地方又摔了一跤

作者:

中國擁有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覆蓋面最廣的地質災害衛星監測系統。

圖3:中國擁有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覆蓋面最廣的地質災害衛星監測系統,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早在四十多年前,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初,原地礦部地質遙感中心就率先利用國外的衛星多光譜衛星影像,開展三峽庫區地災調查。1999年起,航遙中心與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合作,又在三峽的新灘、鏈子崖等古滑坡體開展InSAR技術形變監測技術試驗。2007年後,隨著國際上新一代高解析度SAR衛星以及長波段雷達衛星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國內相關探索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InSAR技術也應用於國家973計劃項目「西部山區大型滑坡致災因子識別、前兆信息獲取與預警方法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地災防治和遙感測繪學界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可以通過遙感技術解決地質災害早期識別的問題,特別是InSAR技術,可以監測到災害發生前山體斜坡的變形及變化過程。2018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指出:「要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並提出「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掌握風險隱患底數」。按照中央精神,2019年,自然資源部印發《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綱要》,提出要構建國家級地質災害隱患識別的專業力量,充分利用「空—天—地」觀測手段,提前發現複雜地區大型滑坡隱患[8]。

在實施《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綱要》的同時,中國開展了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開展新一輪區域性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人口聚集或風險較大的重點區域1:1萬大比例尺高精度調查評價及風險區劃工作,加強地質結構分析和致災機理研究,把那些目前沒有變形跡象但是具有成災風險的地區劃分為不同程度的風險地區管控起來,既要管住已有隱患點,又要管住風險區,推進防控方式由「隱患點防控」逐步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探索總結雙控管理制度、責任體系和技術方法。雲南、甘肅、重慶、四川、貴州作為全國的重點予以實施[9]。

2022年自然資源部印發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銜接自然資源部2020年的《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綱要》,肯定了2018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以來在地質災害防治所取得的成果:2019年至2020年間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4021起,成363人死亡(失蹤),年平均死亡(失蹤)人數較十二五期間減少55%[10]。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貫徹落實習近平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三大問題:

——隱患在哪裡?

——結構是什麼?

——什麼時候發生?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把此次發生滑坡的川南滇東北黔東黔西高山峽谷區納入滑坡崩塌土石流重點防治區(重點防治區編號3)並指出:該區域主要位於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貴州東、西部,涉及大渡河中下游、普渡河流域、鮮水河流域、雅碧江下游及黑水河上游、小江流域以及龍門山斷裂帶地區是全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和川藏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區,面積約35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重點防治區總面積的11.3%。巨型、特大型和大型規模的地質災害數量相對較多,高位遠程地質災害發育。該區地質構造複雜,地形切割強烈,地震活動強烈』岩土體破碎。降雨、凍融、地震和不合理人為活動是主要引發因素。該區防治重點是分布於水電工程區、城鎮、人口聚集區、交通幹線兩側的滑坡、崩塌、土石流災害[11]。

圖4:此次發生滑坡的地方位於川南滇東北黔東黔西高山峽谷區,被納入滑坡崩塌土石流重點防治區(重點防治區編號3),圖片來源:《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健全完善以地質災害風險防控為主線的綜合防治體系,顯著提升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技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國產衛星、無人機、測繪地理信息和地面調查等手段,提升地質災害隱患動態識別技術水平;綜合運用無線組網與物聯網技術、GNSS技術、多參量數據融合技術等新型技術手段,研發普適型智能化實時監測預警裝備等。

2020年自然資源部就宣布,目前中國在軌自然資源遙感衛星達到19顆,面向自然資源調查的遙感衛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12]。特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中國自主實施、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和授時服務,安全性高、技術成熟。依託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晶片級」高精度形變監測解決方案將滿足提前發現複雜地區大型滑坡隱患的需求[13]。

問題是:為什麼這套先進的地質災害衛星監測系統不能夠起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呢?

四、鎮雄縣的煤礦開採與山體滑坡

2013年時,當地村民與外界民眾就廣泛質疑官方給出的純屬天災、不存在人禍因素的事故報告。村民認為專家組用不足24個小時作出的事故報告太過草率,希望能與專家「面對面辯論」。礦工王翔(化名)說:「我在高坡煤礦幹了5年多,礦里什麼情況我一清二楚,滑坡發生的地點,下方就是煤礦的採空區,本來有煤,但是被采空了,我非常確定。」這一說法得到在場另一名礦工的證實。1月15日,數十名遇難者家屬和村民簽署聯名信,準備致函國家煤監局、國土資源部等單位,希望組成聯合調查組,重新調查高坡村滑坡災難[14]。家屬代表稱,他們不信任雲南省地質專家做出的滑坡調查結論。可惜沒有下文。

2024年,人們面臨的又是同樣的問題。《瀟湘晨報》引述當地村民表示,事故發生村是一個煤礦開採村莊,有多個煤礦開採公司曾在此工作[15]。天眼查App顯示,當地有一家名為「鎮雄縣劉家坡煤礦」的公司,成立於2005年11月,註冊地即為事發地涼水村,是一家以從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為主的企業。該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多次被法院認定為失信被執行人,其法定代表人周天強2022年被雲南省昭通市中級法院限制高消費。母公司雲南路紅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最高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1月22日事故發生後,多名網友反映稱,事故疑似與煤礦開採工作有關。瀟湘晨報記者聯繫了鎮雄縣劉家坡煤礦有限公司,聽到記者詢問山體

滑坡事故後,對方立刻掛斷了電話[16]。

鎮雄縣境內礦藏主要有煤炭、硫鐵礦、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種。其中,煤炭和硫鐵礦分布很廣,儲量豐富,煤炭遠景儲量74億噸,工業儲量45.17億噸。在鎮雄縣的GDP中,煤炭生產的貢獻最大,一度曾高達40%。

2021年4月制定的《鎮雄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特別指出:鎮雄縣擁有豐富的煤、磷等礦產資源,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74億噸、占全省儲量的10.7%,煤田煤層氣儲量達843億立方米、是昭通盆地煤層氣總量的7倍,磷礦預測儲量132億噸以上、有望成為我國新的大型磷礦資源基的22.9%,將為我縣做大做強新型工業奠定基礎[17]。中共鎮雄縣委和縣政府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謀劃了原煤擴能提升的工程。計劃加快推進34個煤礦轉型升級,加大原煤洗選,力爭「十四五」末,原煤產量達到2000萬噸左右、能源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發展煤電聯營項目工程。促進華電鎮雄電廠產能釋放,力爭新建2×35萬千瓦煤矸石發電項目;煤化工基地建設工程。力爭「十四五」期間,立項建設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60萬噸/年煤制聚烯烴項目、200萬噸/年煤制清潔燃料項目[18]。

煤炭開發,會造成岩層塌陷、岩崩、滑坡和地盤下陷等地質災害。煤炭生產以及煤電聯營項目、煤化工基地是鎮雄縣經濟發展的支柱。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2013年受災村民告煤礦開採造成嚴重滑坡事件沒有結果,到2024年受災村民還是將造成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歸之於煤礦開採,而煤礦和當地政府根本不予理會,因為村民的命沒有GDP的增長重要,沒有與GDP增長緊緊連在一起的官員的提拔升級重要。

其實這些年來鎮雄縣由煤礦開採造成的滑坡事件還有不少,只是上報的一次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數沒有超過10人,沒有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的重大事故或者特別重大事故,官方媒體很少報導,民眾也得不到足夠的資訊。比如,2019年9月5日雲南昭通滑坡災害致9人失聯[19]。又比如,2021年4月10日16時30分,鎮雄縣五德鎮渡船垻社區發生山體滑坡,導致2人死亡等等[20]。

五、地震與滑坡

據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處置指揮部消息,專家組經實地調查,本次崩塌初步分析成因為:陡峻的地形地貌為崩滑發生提供了條件;層狀碎裂結構岩體是崩塌發生的主要內因及客觀因素;前期降水持續下滲,軟化岩體內軟弱面,加之崩塌發生前雨雪導致地下水富集,達到其臨界點,進而誘發崩塌發生[21]。

專家組關於2024年鎮雄縣「1·22」山體滑坡成因的分析,與2013年專家組組長姜興武所列舉的四點中的前三點完全一樣,排列次序也一樣,只是所用文字不一樣而已。這證實了中共政府,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在同一個地方又摔了同樣的一跤。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1/2012135.html